美好的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发展中的难题,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破解;生命里的辉煌,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铸就。在“强省会”征程上,贵阳贵安广大劳动者正用信念唱响号声、用甘霖浇灌梦想、用勇毅书写答卷,推动经济社会呈现生机勃勃的景象。
在“五一”这个礼赞劳动、致敬劳动者的日子里,本报刊发部分劳动者的事迹,向贵阳贵安奋斗在各行各业的广大劳动者致敬!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贵州航天林泉电机有限公司首席技师张勇:
【资料图】
巧手“缝制”微电机助力飞船登“天宫”
4月27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2023年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全国五一劳动奖和全国工人先锋号表彰大会上,来自贵阳高新区的贵州航天林泉电机有限公司首席技师张勇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张勇在车间工作(受访者供图)
身为一名航天人,能获此殊荣,是对张勇工匠精神的最大肯定。从业22年来,最让他难忘的是参与探月工程等相关航天技术攻关。当时,为确保“神舟十一号”与“天宫二号”成功实现自动交会对接,必须提供一种直径不到30毫米的精密微特电机,其中最薄的地方只有一页纸的厚度。“电机精度要求非常高,产品装配的间隙相当于人头发丝直径的三分之一。”张勇说,加工时,力量稍大材料会开裂导致产品报废,力量小了又不能保证严丝合缝,所有加工过程只能依靠自己的双手来感知,一点一点地将所有部位紧密“缝合”。
2021年5月,公司承担的国家探月工程某项产品,因其中一个零件精度要求过于严苛导致承制单位整机装配停滞,而该产品又急需与总体进行配套调试。当用户找到公司时,公司将该零件的加工任务交给了张勇并要求2天完成。接到任务后,张勇仔细察看零件技术要求,发现加工精度要求已经超过了设备精度,且公司现有的量具均无法检测。张勇创新性地对装夹方法、加工参数、刀具参数等进行优化,同时采用精密三坐标检测方法。经过30多小时的连续奋战,终于完成了整批产品的加工。经检测,产品100%合格,确保了国家重点型号研制任务按时完成。在2013年到2022年期间,张勇及团队累计完成了60多项“神舟”“天宫”“探月工程”系列产品共计1500多件零件的生产加工,在高质量完成国家重大工程配套研制任务中彰显了一名航天人的责任和担当。
张勇精湛的数控技术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得益于多年来的勤学善思,刻苦钻研。从一线生产岗位上,他积累了大量工作经验和加工方法,并利用闲暇时间积极给自己“充电”,完成了大专、本科的学习提升。正是凭着孜孜不倦的钻研精神和勤勤恳恳的学习态度,他攻克了“超高精度零件加工”等30余项加工难题,完成技术革新20余项、数控技术优化200多项,总结提炼加工工法3项,获国家专利1项、全国总工会职工创新支持项目1项,发表论文3篇,为公司创造经济效益1600余万元。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技术工人,张勇时刻牢记航天企业“科技强军、航天报国”的神圣使命,今后还将继续以精湛技艺打造国之重器,用创新创造的工匠精神,为“强省会”行动贡献力量。
第二届贵州省“最美劳动者”赵维:
用心用情带领村民增产增收
4月28日,贵安新区湖潮乡平寨村桐木组苹果基地里,苹果花竞相绽放,村民正三五成群为苹果树授粉、疏花、吊土拉枝……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
赵维参加湖潮乡车田村人居环境整治暨清洁家园行动(受访者供图)
“这个苹果基地从筹建到如今的规模发展,离不开小赵的付出。”村民唐秀兰说,她口中的“小赵”是湖潮乡乡村振兴办主任赵维。
湖潮乡平寨村地处红枫湖东畔,山清水秀、气候宜人,村民一直以种植玉米土豆等常规农作物为生,日子过得好不好全看“老天”。2017年,农学专业毕业的赵维为了带领当地村民转变思想,不再过这种“靠天吃饭”的生活,与村委会工作人员一起深入田间地头,采集土壤基础数据,并挨家挨户收集村情民意,了解第一手民生诉求。经过深入调研,赵维发现,平寨村桐木组存在海拔高、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的特点,非常适合种植苹果一类的水果作物。于是,赵维提出在当地实施苹果基地种植项目的构想,得到不少村民的积极响应。
为了让苹果树种得好、管得好、长得好,让乡亲们的致富路走得又快又稳,赵维主动联系农业技术企业,为种植苹果的农户免费提供培训、技术指导,通过“企业+基地+示范户+农户”的模式,为群众增收致富打下坚实基础。同时,为了推进苹果基地发展走向产业化,赵维提出在桐木组修建一条长2.4公里、宽4.5米的公路。路修好后,村民可以直接将农用车开到地边,耕种、施肥、养护、采摘运输十分方便。
为充分利用土地、扩大农业产值,赵维多次邀请农技人员到苹果基地实地调研,研究复合种植方案。最终,大家选定在苹果树下套种西瓜、花生、地萝卜等农作物,让村民的收入在苹果销售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
阔步振兴路,乡村日子甜。近年来,在赵维和村委会的带动下,参与桐木组苹果基地种植的农户越来越多,从最开始的个位数到现在的40多家,苹果种植面积也从最初的400亩增加到如今的700余亩。
2022年,赵维获评第二届贵州省“最美劳动者”称号。他说,荣誉既是鼓励也是责任,自己将继续带领乡亲们增收增产,过上越来越好的日子。
贵州省劳动模范陆光文:
认真做好每一件平凡的事情
“五一”小长假前的一周,贵州航天风华精密设备有限公司机加中心舵面制造部电钳组组长陆光文和同事每天都是“白加黑”的连轴转。“最近我们接到4套任务,时间紧,任务重,‘五一’也要放弃休息,确保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任务。”陆光文说。
工作中的陆光文(受访者供图)
1990年出生的陆光文年纪不大,工龄却不短,已在钳工岗位上工作了11年。这11年里,陆光文从学徒工成长为能独当一面的金牌工匠,并获得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以及贵州省劳动模范、贵州省技术能手等称号。他说,能收获多个荣誉,是因为自己坚信无论在哪个岗位都要加强学习,并认真做好每一件平凡的事情。
2015年,陆光文刚入职3年,将代表公司去参加航天十院的技能比赛,他对自己信心满满。没想到,现实很快给他泼了一盆冷水——他在比赛中只拿到第五名。结束比赛后,陆光文痛定思痛,决心要强弱项、补短板。每天下班后,他独自留下来在车间练习一两个小时。练习中,为了保证锉刀的平稳性、锉削出平整合格的工件,陆光文自创“滴水不漏”练习方法。从20分钟锉削一个面提高到10分钟左右完成、从精度0.05毫米的提高到精度0.01毫米……陆光文的技能水平突飞猛进。
时间的沉淀带来的不仅是技术的精进,还有心态的变化。2018年,陆光文作为替补在贵州省第三届装备制造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取得钳工组第一名;去年,陆光华摘得贵州省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装配钳工组金牌。满载荣誉回到工作岗位,陆光文没有丝毫松懈,依旧日复一日地勤学苦练、刻苦钻研。
航天技术迭代快,新需求新产品层出不穷,挑战接踵而至。去年,陆光文接到一个任务,要求将一个直径150mm、厚8mm的支架零件平面度达到μm级,即产品的表面高点与低点之间的差值控在0.003mm至0.008mm之间。“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此前我们从未达到这样的精度。”陆光文说。
请教老师傅、翻阅资料、在试验中融入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和理解……面对挑战,陆光文迎难而上。最终,他改进常规研磨方法,使零件平面度达到0.005mm,完美完成任务。据介绍,类似这样啃下“硬骨头”的事例,在陆光文的职业生涯里还有许多。
作为省劳动模范、技能大师,陆光文积极发挥榜样的力量,多次走进学院,讲述成长之路,传授技能创新心得,在学生心里播下“工匠”种子,激励更多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在近年来,陆光文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将23个徒弟都培育成了技术骨干。
虽然已是高级技师,但陆光文前进的脚步从未停歇。“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会继续朝着首席技师、特级技师去努力,不断精进能力,为科技强军、航天报国贡献力量。”陆光文说。
“中国木雕状元”刘吉武:
用木头“讲”故事
在第十三届艺鼎杯中国木雕现场创作大赛上,刘吉武凭木雕作品《小憩》斩获大赛当代组一等奖,并获“中国木雕状元”称号。该作品展现的是疫情防控期间医务工作者疲惫地曲仰在纸箱子里短暂休息的场景。
刘吉武正在给徒弟授课
这是对刘吉武作品的又一次肯定。今年40岁的退役军人刘吉武,是清镇市麦格苗族布依族乡龙窝村人,现任贵州省工艺美术协会理事、贵州省工艺美术雕塑雕刻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清镇市工艺美术协会会长,在工艺创作领域曾获省级、国家级奖项20余次。
在清镇市老马河湿地公园旁的刘吉武工作室里,檀香扑鼻,摆放着上百件神形兼备、细腻娴熟的木雕作品,这些作品大多是军旅文化题材,这跟刘吉武的人生经历有很大关系。
刘吉武的祖父和父亲都是木匠,他自幼耳濡目染,熟悉各种木工活细节,埋下了雕刻艺术创作的种子。参军入伍第二年,他毛遂自荐当上了连队文书,就地取材拿黑板当画板,每天起早贪黑画了擦、擦了画,还把每月的津贴全部用来买画笔、颜料及绘画专业书籍。见他如此痴狂,连队专门腾出一个小房间作为画室,方便他创作。
随后,刘吉武自学了油画、国画、书法、木雕等,还四处“拜师学艺”。一次,他找到贵阳一家雕刻工坊,尽管对方不收徒,他硬是厚着脸呆了几天观摩现场雕刻,拍了不少照片。回来后,他对着照片买来了专业雕刻工具,替换了以前工兵专用的斧头、凿子等笨重工具,还在地摊上买来工艺品仿着雕,慢慢成为雕刻领域的行家里手,雕刻也成为刘吉武的终身事业。
从军期间一次训练结束后,刘吉武欲将穿了5年、破烂不堪的作战靴扔掉。在扔鞋的路上,他不经意看了看变形的鞋身上的洞眼和坑洼泛白的鞋皮,突然灵感来了——这不正是军人砥砺青春、艰苦奋斗的见证吗?随后,他拿这双鞋当“模特”,起早贪黑历时五天完成了木雕作品《足迹》,没想到在中国(重庆)第八届工艺品大赛中获金奖。
退伍后,刘吉武将一块香樟木树根雕成了一件有296块补丁的“军大衣”,命名《峥嵘岁月》。该作品的衣领、衣袖、襟角、外层、里衬等都处理得恰到好处,特别是“军大衣”里里外外、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补丁活灵活现,2022年入选全国美术作品展,并被收藏于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刘吉武还有一件木雕作品《乡情悠悠》,利用根材的自然形态并依势造型,通过小写意的技法,在木头上雕刻了房屋、树木、船只、家畜、人物、民俗等乡村元素,来展现宁静祥和的乡村气息,充分体现了贵州少数民族本土文化元素。该作品获贵州省首届工艺美术展一等奖。
刘吉武从事艺术创作至今20年,其木雕、书法、美术作品总产量高达2000余件,是一位高产优产的艺术家,几乎每一件作品都在向人讲述不同的故事。
贵阳通源雷克萨斯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喷漆快修组组长曾小兵:
扎根汽车行业砥砺工匠精神
“这种冰雹砸损的车子一定要先补平车身凹凸处再涂装,干活时要耐心细致,力求将每辆车都修复如初。”4月29日,在位于观山湖区的贵阳通源雷克萨斯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喷漆车间内,该公司喷漆快修组组长曾小兵一边说,一边指导两个徒弟注意涂装要点。
贵阳通源雷克萨斯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喷漆快修组组长曾小兵(受访者供图)
曾小兵在行业内已摸爬滚打了19年,是圈子里小有名气的“技术尖兵”。他说,2008年,因为喜欢汽车,他选择进入汽车行业,成为贵州乾通汽车公司别克店的一名喷漆学员。这是他人生中的第一份职业,也是目前为止从事的唯一职业。
“虽然在别人看起来,这工作又脏又累,而且很枯燥,但干一行,爱一行,把手头工作做好、做透彻,把每辆车都当作自己的车去爱护、去修理,我觉得是很有成就感的一件事。”曾小兵说,汽车喷漆涉及多道工序,每一步都必不可少,不能有一点儿马虎。
为了让自己的技术更熟练、精湛,曾小兵在工作中毫不含糊,遇到疑问就虚心向师父和老技工请教,和同事交流讨论。业余时间,他也会时常琢磨、钻研,直到弄懂、弄通。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只用2年时间就结束了学徒生涯。2012年,他到贵阳通源雷克萨斯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任喷漆快修组组长,一干就是12年。
多年来,凭着勤奋好学、吃苦耐劳、精益求精的态度与韧劲,曾小兵练就了一身好本领。2015年5月,曾小兵参加人生中第一次行业竞赛,在2015年中国技能大赛——第七届全国交通运输行业“PPG杯”汽车维修车身涂装(水性漆)竞赛贵州省选拔赛中获得一等奖。2015年10月,他到北京参加该赛总决赛,取得全国团体赛的第六名。此后几年,曾小兵还获得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以及“全国交通技术能手”“筑城工匠”等称号,并被贵州省道路运输局聘为贵阳市汽车维修检测专家。
在十多年的工作中,曾小兵也从“被人带”到“带别人”。目前,他带出了10多名徒弟,个个都是能独当一面的好工匠,很多已经成为别人的师父。
曾小兵说,“工匠精神”就是专业专注,精益求精,对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都要严格把关。
记者李雯文、梁俊鹏、顾林晗、许发顺、蔡婕
编辑:汪东伟
统筹:吴亚鹏
编审:干江沄